基本信息
姓名:胡新丽
性别:女
学历:工学博士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工作经历:
1987.9~199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工学学士
1991.7~1993.8 河南省地质调查二队
1993.7~1996.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学硕士。
1996.7~1997.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作
1997.9~2000.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 在职攻读地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2000.12~2003.8 吉林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工程学院土木系副主任
2006.1~2006.12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作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03.9~2007.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任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系主任。
2008.1~2016.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
岩(土)体稳定性和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数值模拟及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发表专著一部;参与编写专著六部。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6篇进入SCI检索,21篇进入EI检索,4篇进入ISTP检索。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
主要学术成果
(1)提出了基于核磁共振技术(NMR)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2)提出了库水位长期周期性波动与降雨联合作用条件下抗滑工程效果评价方法;
(3)研发斜坡工程GIS系统。
主要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3项,包括工程地质发展战略、汶川地震区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等;主持完成三峡建设委员会科研项目3项;包括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总结性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重点项目4项;主持其他科研项目25项。作为主要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它横纵向项目10余项。
主要基金项目
1) “973”计划课题:滑坡-防治结构体系相互作用与长期安全性,498万元,2011.1-2015.10,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库运行条件下滑坡岩土体流变特性对抗滑工程效果影响研究,2013.1-2016.12,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不同降雨类型对滑坡抗滑工程效果影响研究,2009.1-2011.12 ,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峡水库周期性水位变化对滑坡抗滑工程效果影响研究,2003。1-2005.12,,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库滑坡演化进程多维诊断与稳定性研究,290万元,2013.1-2017.12, 排名2。
6)湖北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基于流变理论的滑坡-抗滑桩体系变形破坏时效规律研究, 2012.1-2013.12,负责人。
7)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三峡库区滑坡抗滑桩加固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2003-2004,负责人。
8)湖北省创新团队:三峡水库运行条件下滑坡-防治工程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2010.1-2011.12,排名2。
主要专著与教材
1、 胡新丽,唐辉明 斜坡工程GIS研究与应用 2005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 唐辉明,晏鄂川,胡新丽 工程地质数值模拟的理论与方法 2001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 王思敬等(参编)中国工程地质世纪成就 2004 地质出版社
4、 殷跃平等(参编)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 2013 科学出版社
5、 唐辉明主编(参编) 工程地质学基础 2008 化学工业出版社
6、 刘佑荣,唐辉明主编(参编) 岩体力学 2009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要荣誉和奖励
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演化过程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控技术与应用, 2013年,排名2
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关键技术, 2008年,排名10
3)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斜坡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的工程地质研究, 2011年,排名2
4)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长江三峡库区移民迁建新址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2006年,排名13
5)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县新城区地质灾害试验场建立与综合示范研究,2003年,排名7
6)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移民科研优秀成果奖,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县新城区地质灾害预测防治与综合示范研究,2010年,排名3
7)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 2006